2024年11月12日影视传媒学院在德艺楼顺利开展了《质疑〈红楼梦〉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》——兼批红学研究的种种误区知识讲座。本次活动邀请了曾任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的常务副主编、教授陈东林先生。

《红楼梦》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,其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历来备受推崇。宣讲的一开始陈教授就对《红楼梦》的作者身份提出了质疑,探讨《红楼梦》作者的考证问题,以及对胡适考证的可信度和刘心武在“百家讲坛”中对《红楼梦》的解读进行分析。

陈东林教授十八年前出版过《金庸作品批判》《琼瑶作品批判》《诺贝尔文学奖批判》《冷眼看王朔》等书,专门批判当时流行的武侠小说、言情小说等低俗文化,曾经在网络上引起较大反响。后来又专门发文,对走火入魔的红学以及红学家们进行批判。

在本次讲座中,陈教授通过提问让传媒学院的学生们对《红楼梦》作者身份的考证问题以及红学研究的误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。陈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,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,还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正确理解《红楼梦》与红学的关系。学生们通过陈教授的分析,认识到诗歌在《红楼梦》中的核心地位,以及其在理解人物关系和故事结局中的重要作用。通过讲座,学生们不仅对《红楼梦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还学会了如何批判性地分析文学作品,以及如何在多元视角下探讨文学研究的误区。
此外,学生们对陈教授关于《红楼梦》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开放和审慎态度表示赞同。他们意识到,尽管作者身份存在争议,但《红楼梦》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,其价值是不容置疑的,并且红学研究应该鼓励多元视角和方法,以期对这部经典作品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。

通过此次对《红楼梦》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探究,以及对红学研究的种种不同看法的讲座,学生们认识到对学习应该持一种开放和审慎的态度。《红楼梦》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,其价值不会因为作者身份的争议而有所减损。
文稿|江百煦
图片 | 江百煦 陈倩倩
审校|汤景坡